研發資源建置與配置Part_1
如何做好一位產品經理,從主計處數據統計,台灣研發投入為GDP 3% 左右,僅次於南韓的GDP 4%, 其中75%投資來自民間 ,不過從台灣企業喜歡玩數字來看。我必須要對其實際投入研發總值打的折扣了。
為什麼筆者如此肯定,是因”MIT”產品附加價值偏低且台灣專利數雖然逐年增加但其價值 (被引證的次數及授權費用偏低,遠低於歐美日甚至輸中國大陸)。
是何原因造成如此不上不下的局面。追根究底是台灣企業對於產品規劃及市場調查的項目缺乏多元的資源投入及人才的發展。大部分產品經理的種子來自研發人員或技術服務人員。憑著他/她的口條清晰或著外語能力強就把他/她任用為產品經理。學了一些專案管理的課程稍懂得一點皮毛就擔任了專案經理。當伊等缺乏了技術深度及廣度。只是憑著模糊的定義及缺乏廣義的冼滌[註1]之下就定義了産品的規格。故産品上市不叫好,日復一日。惡性循環。最終由品牌轉成代工或代設計生產(OEM/ODM) 。
如何做好一位產品經理,筆者的建議是產品經理永遠是一面Mirror。
面對用戶時,產品經理是一個傾聽者,反射客戶的需要。
面對團隊時,產品經理是一個協調者,照亮團隊的共識。
面對挑戰時 ,產品經理是一個先鋒者,保障團隊的安全。
面對失敗時 ,產品經理是一個領導者,感謝團隊的實驗精神。
[註1] 廣義的冼滌是透過多元的腦力激盪法,包括了用戶、製造、設計及客服。透過四體六面廣範討論找出目標市場、售價策略、主力功能、專業團隊、技術差異及專案時程。